Hello Hong Kong!

发表于:2010/11/24 9:09:02  |  最后修改于:2010/11/24 9:09:02

来自:Denis楼主

(原载于Timeout北京版)

我和美籍MW Debra女士,泰国籍、香港籍评审打从香港政府将葡萄酒的关税降为0之后,它就开始一步一步地朝着成为亚太区葡萄酒集散中心的目标前进。虽然对于消费者来说,香港的葡萄酒价格其实并没有因为零酒税的关系而降低多少,但因进口成本降低而带来的产业蓬勃发展,让少收的关税却从其他方面赚回更多,香港政府的睿智政策不得不让人佩服。


举例来说,葡萄酒大量的进口首先就带动了货运和仓储的需求,尤其葡萄酒对于贮存环境的要求特别高,周边的服务产业自然也连带获益。扮演了亚太区葡萄酒产业的枢纽,大大小小的国际酒展也就指定在此地举办,就连世界最大的酒展,Vinexpo波尔多国际酒展也变成常态性的一年在波尔多,一年在香港,轮流举办。我的身边还有一些朋友,也开始经常到香港去参加精品酒拍卖会,根据统计,在香港成交的精品酒金额已经超越了伦敦和纽约。


而笔者本人,也在这么一个趋势之下,多了很多不得不去香港的机会。坐在从香港飞回上海浦东的班机上,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我,用的正是刚在香港败家来的苹果iPad,这也是间接又间接,因为香港零酒税而带来的消费之一呀!


这次去香港,是因为受邀担任由香港贸发局和国泰航空共同举办的「香港美酒品评大奖」的评审,它号称是世界上首个真正属于亚洲的最大型亚洲美酒比赛,评判团是由来自亚洲,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日本、泰国及印度的专业酒评家组成。在三天的时间内,我们合力品尝了1300种葡萄酒,并对优秀的酒给出奖项。虽然有少数几位来自英美的客座评审,但他们主要是提供评审流程的专业建议,整个评选结果还是相当能代表亚洲人的口感的。


整个评审的方式相当有趣,每个人都穿上实验室的白袍,拿着自己的计分板,在各自摆满了酒杯和酒的桌子旁走动品尝,然后把酒吐到桶子里。看到几位评审的袍子上溅了不少红酒的痕迹,就可以想象出品尝过程是多么的艰辛!


最有趣的部分是评选与亚洲菜搭配最完美的酒,主办单位挑选了宫宝鸡丁、北京烤鸭、濃汁煨干鮑、广式点心以及生鱼片拼盘来作为几种典型亚洲菜肴代表,评审们则神情严肃地坐在桌前,一一的拿这些食物来搭配数十款酒,并做出评分,场面煞是壮观。对于先尝食物或先尝酒,还是混在一起尝,该吐掉还是咽下,是否沾佐料酱料,大家都做了详细的讨论。这对于许多评审来说都是新的经验,不止整个过程相当有趣,而且还从中得到不少心得。至于吐桶,一般光是吐酒看起来就相当恶心了,这次的还有许多嚼烂的食物残渣混合在里面,真是不忍卒睹,在此要特别向负责清理的服务人员致上最崇高的敬意!


香港葡萄酒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反映在葡萄酒专业培训上。小小的香港,就有许多家葡萄酒的专业培训机构,但尽管竞争如此激烈,含金量比较高的认证班依然是供不应求,一开课就爆满。由于师资水准高,不止本地人抢破头报名上课,学生中更有不少是来自内地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为了追求更深更广的葡萄酒知识,笔者也加入了一个为期两年的课程,大概每三个月就得到香港上几天课以及考试,花下的时间金钱成本可不少。原本觉得要念完这个课程已经很不容易了,但几次作客香港的经验又让我体会到,要在这里控制住购物消费的欲望,难度似乎更大!


小旗袍 葡萄农奴

回复于:2010/11/24 9:20:02

来自:小旗袍 1楼

四个医生……

Philippe66 酿酒师

回复于:2010/11/24 12:02:54

来自:Philippe66 2楼

最左边的那位比较帅

Denis 第五级酒庄庄主

回复于:2010/11/24 15:32:34

来自:Denis 3楼

谢谢 Philippe66的谄媚。。。什么时候要喝酒?



登录后再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