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你们说我只灌水

发表于:2010/8/19 13:26:37  |  最后修改于:2010/8/19 13:26:37

来自:黑衣骑士楼主

找一篇老文来发发。不是转载,特别声明。


寻觅的乐趣(市场篇)

 

Edward Bruno YOU

 

古人常常会有“玩物丧志”一说,其实也不无道理,喜欢一样东西,必然会为他投入很多精力,如果是投入精力过多,当然会挪用了其他事情的时间。但是,今人往往并不局限在“治国平天下”的愿望中,自明末以来的布尔乔亚情调,代表了追求自己做钟意的事物,也可以是生活,乃至人生的一大主轴。当中最好的,当然是把自己的兴趣和谋生的渠道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凭一技之长争取安生立命之本,又能还尝夙愿,能够找寻自己所爱的事物,所谓“双赢”大概指的就是这种局面。

 

以上这段话是我在自己刚从事茶叶贸易的时候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大约是给自己鼓气,以防自己将来会打退堂鼓。真正从事这个行当以来,发现当中的乐趣和学到的知识真是不能以斤两计,自己去找寻茶叶,找寻供应商的途中,遇到过很多有趣的事情。而作为一个酒龄长达14年的葡萄酒专栏作者,我要说,其实找茶和找酒,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人在探索的过程中,会体味到此行给你带来的收获,是你不参与就感受不到的。

 

初接触茶叶的时候,虽然已经品尝过各种类型的茶叶,也囫囵吞枣读过一些茶书,但是真正的实地考察,是从茶叶市场开始的。就和我大约10来年前头一次去超级市场为自己找酒一样。到底哪个好?茶叶市场比进口葡萄酒市场有点优势是随时随地可以试喝,除了极少数的包装茶以外,中国茶大部分是散装销售的,允许客人进行试喝。行业术语叫做“开汤”,一个茶叶的行家,可能会和葡萄酒看酒标一样,看见干茶就能将茶叶品质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但是有的时候并不能只靠这个,茶叶判断的根本基础,还是要开汤审评。开汤之后的香气,滋味,汤色,茶叶泡开的形状(“叶底”)成为茶叶判断的四要素。就和葡萄酒酒评人会根据葡萄酒的香气,颜色,酒体来判断葡萄酒的品质是一个道理。

 

进入茶叶市场后你就会发现,其实茶叶销售是个非常人性化的过程。他们会挑选羊牯,只要是这种偶然来买茶的人,或者目空一切的顾客,他们会毫不犹豫的给你报个高价。大部分的商家会希望来的客人都是看了干茶就会直接买走的顾客,这样的顾客是他们的主要客户群。但是稍微进阶一点的顾客会选择开汤,通过泡开的水平来判断,并且能够有自己的喜好的客人,这是商家所欣赏的客人类型,他知道你懂茶叶,至少对口感是有要求的,那么你会成为他的核心客户。而往往在开汤中,你会发现,不管是在茶叶市场,还是在原产地的农庄,乃至茶厂销售点,任何的茶叶,光凭干茶的香气,干茶的模样来判断一个茶叶的好坏,那是非常不准确的。曾经遇到过一款茶,干茶的香气和色泽都不错,因为是冷库里面拿出来的,香气还没有明显散发出来,但是感觉上非常醇和,直到开汤,才把茶叶底上的陈味给逼了出来,这款茶是茶商自己的实验品,他们把前一年的绿茶复焙了一次,从干茶来说,品质看起来很完美,但是开汤的结果就会让你感觉到泄气了。这个是保管条件造成的问题。从绿茶而言,现行仓储成本不可能保证一个新茶到第二年还会继续有人欢迎,而市场也还没有形成年份的概念。自从明代以来,叶茶替代饼茶成为饮茶的主流以后,当年当季茶成为宠儿,茶叶不隔年已经成为一项通例,就算今年茶叶品质非常好,也只能维持这一年而已。这个和葡萄酒以年份区隔Vintage,有着很大的区别。

 

中国的茶叶市场,是个高端完全不透明,低端恶性竞争的市场。低端茶客追求的是茶叶的基础口感,需要能够提神,能够解渴,有足够的茶味,而在满足以上数点要求后,价格越便宜越好。而高端市场,本身因为茶叶是单价最高的奢侈品,一般高端茶叶的产量也相对较低,形成了很广泛的价格区间。在零售市场你可以看到非常特别的一点是,茶叶不是明码标价的。或者说,你看到的“明码标价”是个价格而已,大部分的价格是可以还价的,实际价格大约只有明码标价的六成到七成间。而同一个销售商手里可能有不同批次,不同档次的茶叶。主要是因为茶叶并不像葡萄酒那么具有标准化的特点。茶叶销售商会以批次太多为理由,拒绝为茶叶提供确切标价。实际销售中,往往销售商会根据客人类型不同,拿出不同的茶叶来对比销售。一般的切入点是这样,作为一个全档次的销售商,他会有一款最好的茶叶,提供给高级的,重要的客户,其次在销售商,他会提供数个档次给一般的有送赠需求的顾客。做茶叶这行有个有趣的事情是你需要在同一个产地,或者同一时期的茶叶市场,去品尝各种不同的茶叶,通过对各种不同茶叶做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判断出今年茶叶的趋势。这个听上去有点玄乎的过程,其实类似于葡萄酒的当年评鉴。而作为茶叶爱好者来说,和葡萄酒一样,建立起某种茶叶的私人档案库非常重要,不管是在笔记上,还是在脑子里。以乌龙茶为例,铁观音,毛蟹,本山,黄柦的区别也许并不太难分辨,虽然都是闽南乌龙。但是内安溪各大类别,譬如说感德和祥华的区别,这个就细致到了村子,类似于说PauillacSt Julien有什么区别一样。其中的茶叶品种是一样的,都是铁观音,但是因为土地不同,微观气候也有区别,做工派别也有很大差别,导致感德和祥华成为完全不同的两类。又譬如说东山碧螺春和西山碧螺春,虽然相隔不远,但是一个是半岛,一个是岛,一个是传统农庄,一个是现代茶厂,导致整个原产地保护的洞庭(山)碧螺春即使苏州部分,也有很大的差别。虽然没有到葡萄酒的一墙之隔,土壤差异大过天。但是一水之畔,出产的产品截然迥异。而葡萄酒往往没有注重的一点,就是酿酒师,因为葡萄酒是大批量生产,酿酒师往往并不是一个人控制所有的部分。至于茶叶,则类似于清酒,如果有不同杜氏就会有不同杜氏的风格,茶叶完全是根据炒茶的师傅来控制最后的水准。所以在手工炒制的茶叶中,行家不光要问是哪里产的,甚至要精确到问清楚是不是“茶王”出品,是哪个“茶王”出品的。


馋嘴萨缪 第二级酒庄庄主

回复于:2010/8/19 13:35:37

来自:馋嘴萨缪 1楼

好帖,收录!

真真 第三级酒庄庄主

回复于:2010/8/19 13:37:40

来自:真真 2楼

水很大呀水很大

黑衣骑士 第四级酒庄庄主

回复于:2010/8/19 13:53:16

来自:黑衣骑士 3楼

。。。LS也太厉害了,这都被你发现了。。。嘘。。下次看到水很大也不要说出来

remont 第四级酒庄庄主

回复于:2010/8/25 13:17:31

来自:remont 4楼

所以,我和少爷,W胖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茶叶和勃艮地很象,人太重要了~~~



登录后再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