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甞:每下愈况

发表于:2012/3/6 12:11:51  |  最后修改于:2012/3/6 12:11:51

来自:百甞楼主

每下愈况

——百尝

 

“你以前的文章像李白。”朋友说。“岂敢、岂敢!”(窃喜中——)“十之八九都是女人和酒。”气坏!(哼哼……)而且这话还是王安石说的!

“你最近的文章像韩愈。”他作状地端起杯来喝口酒。……啥意思?“文以载道!哈哈!不是么?写葡萄酒竟然写到阴阳五行、形而上形而下的,正像韩文好奇倔之风啊。”

 “哪里了!写文章我只能算是一个窃斧者而已,哪像你真有根基。我么酒倒是喝得多,也自以为能懂,常自称东坡弟子,你知道的指得不是文学,而是生活态度。东坡晚年自海南归来的路上在《答谢民师书》中写到:‘求物之妙,如系风捕,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达。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对于酒之妙,我自觉是一个能够了然于心、了然于口者,当然也想能做到了然于手,只是想将自己心里感觉到的、口中品尝到的如实写下来,努力去做到词达而已。”

酒喝就喝呗,还能写出这么多东西来?而且葡萄酒真的有那么多东西给到你?”那是当然!

“苏轼我也佩服,但是这段话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了然于手,奈何每况愈下邪!”

“哦?”我想,沉吟一下。“这你就错了!就像你用这成语,每况愈下是因为对每下愈况的误读而来的。东坡这段文字你要按全文来看——”我找书出来,他前面的一段文字是: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疑若不文,是大不然。”——“由心而口、而手,便是每况愈下?是大不然也!”

“我明白东坡这段话的意思,是,我那样说也确实有上与下方向的问题,我觉得无论作文、饮酒心灵的感悟都是最后的阶段。就像这酒,你我喝着,知道这是好酒,判断止于此应该已经是最高的阶段了,然后我们谈论它、你写下它,只是余事耳。何况饮食之事众口难调,你所感所悟所写愈详细,愈容易引起歧义。”

是的,道家言:道可道,非常道。佛家讲:言语断道,不立文字。诗家话: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中国先哲讲的这些内省功夫标榜心灵深处的东西,乐道只可意会不须言传的感悟,对我们的思维有着统治性的影响。但是,我更接受当代欧陆哲学家语言学和符号学的一些观念,在他们看来并不存在什么“非文字语言所能表达”的东西,伽达默尔说:“可以被领悟的存在就是语言。”

一瓶酒被打开,被喝掉,被说是好酒,便不再存在了,了然于心又如何呢?但是了然于手,被写下来,它却获得新的永存。我写下的文字能否准确表达出自己的品尝感受,这是我文字功夫的问题;是否能够准确反映酒的真实内涵,则是我品酒能力的问题。为文、写酒,词达都是最高境界,这也是我在思考和在努力的。

东坡之由心而口而手,强调词达,深契吾志,真我师啊。东坡文章中许许多多前瞻性的哲学思想从来是被人忽略的啊,要好好回去再一次重读苏集了。

 

——深圳商报-万象-舌华录


Opaque 首席酿酒师

回复于:2012/3/7 16:41:05

来自:Opaque 1楼

言之不文,行不远

是这样啊

胡子马丁 第三级酒庄庄主

回复于:2012/3/14 11:33:37

来自:胡子马丁 2楼

言之有物, 文能达意...好境界啊!

JIANKE32 第五级酒庄庄主

回复于:2012/3/15 13:14:07

来自:JIANKE32 3楼

非常精辟!写得好!

       

百甞 第二级酒庄庄主

回复于:2012/3/15 14:46:04

来自:百甞 4楼

惭愧了!

seagull6108 葡萄农奴

回复于:2012/3/27 16:35:29

来自:seagull6108 5楼

呵呵,看了三遍,还是感觉脑子不够用



登录后再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