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和葡萄酒
去年的旧文,刊登于《葡萄酒》
全球气象大会刚刚在丹麦根本哈根落幕,普罗大众除了关心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问题,我们这些爱酒人士则开始担忧起若干年后能不能再喝上酒精度适中、平衡感好、优雅精致的葡萄酒。
遥想当年因工作机遇,喝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Chateau Lynch-Bages(又称“靓伯茨”),依稀记得当年份的酒精度为12.5%(后翻看品酒记录加以证实)。而步入二十一世纪,似乎酒精度依旧维持在12-12.5%的列级酒庄芳踪难觅,每每拿到手中的波尔多佳酿都在13%以上;不仅仅是波尔多葡萄酒,世界其他地区的佳酿其酒精度都很少低于13%,更不要说12%这样的“低”度葡萄酒。如此变化,难道仅仅是因为各大酒厂、酒庄庄主们为了满足罗伯特.帕克之个人喜好,并期待被他老人家看中从此酒价飞升?温度日益升高恐怕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吧。
刚刚过去的一年对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葡萄农来说,可谓“流年犯太岁,诸事不宜”。2009年年初的高温不仅在维多利亚州(Victoria)引起森林火灾,而且大火产生的浓烟直接进入葡萄皮,意味着所有红葡萄全部受损(注:酿造红葡萄酒时,需要汁和果皮的浸泡,称为Maceration);同时这股肆虐的热浪袭击巴罗萨谷(Barossa Valley)时,恰逢决定葡萄质量的转折点—转色期(Veraison)(注:葡萄在成熟期从原有的青色转变为黄色或者红紫色,同时果实变软,糖份急速上升,酸度下降)。极度高温(46.4摄氏度),让糖份的累积量远远超过往年,过于成熟的果实让酸度几乎丧失殆尽;火辣辣的阳光无情地炙烤着山谷,把葡萄直接在藤蔓上烤熟。没有酸度支撑,唯有高酒精度和高单宁的红葡萄酒未免平淡无奇,不值得回味。
日益严重的高温,不仅仅让红葡萄酒线条变粗缺乏深度;白葡萄酒更是深受其害----高温限制了酒的酸度,让白葡萄酒缺少活力和寿命。原本生长在凉爽地域的白葡萄,因为出生地气候转变,一年热于一年,酿出的葡萄酒极富肉质感,缺少清新度和优雅度的酒体,喝上去过于肥硕,很少能表现以往的平衡感。特别是以清爽、优雅见长的雷司令(Riesling)以后是不是要改变其本性,不得而知。
在多数国家酒农为高温担忧时,英国的葡萄农们或许是幸福的一群人。虽然说在古罗马时代,英伦大地就开始种植和酿造葡萄酒,但因为气候过于寒冷,往往都以失败告终;随着气候变暖,近些年英格兰出品的起泡酒质量甚至可以与香槟媲美。不仅如此,据最新版的《世界葡萄酒地图The World Atlas of WINE》一书报道:气候的变暖和技术的提高,大不列颠可以酿造优质白葡萄和红葡萄酒(… Both the weather and skills have improved from a tentative start so that experienced winemakers can make good whites and red wines…)。
全球继续变暖,用不了多久葡萄酒世纪的地图又得重新改写;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突然在市面上看到来自丹麦或者更北面国家的葡萄酒,也或许,以前原本产葡萄酒的地方,没有能力生产出平衡感好的酒,只能转为酿造强化葡萄酒。
爱酒的我们,是不是可以力行“低碳”生活方式,以减缓变暖速度,不仅仅是现在也是几十年后能够继续喝道优雅、平衡、有深度的葡萄酒。
气候变暖,其实不是人为造成的,是太阳和地球漫长的进程中的周期变化而已,不要被气候大会给忽悠了,气候大会是政治和经济利用气候这一因素的一场全球搏奕
气候变暖,其实不是人为造成的 该喝酒的喝酒
关注“OpenRice开饭喇”,获取“超可爱饼干女孩交通卡套”参与方式:
1】关注“开饭喇—广州”。http://t.sina.com.cn/openricegz
2】@ 5位以上好友。
即可随机抽取20名赠送“超可爱饼干女孩交通卡套”(多种颜色可选,开饭喇包邮)
活动结束后将在3月8日公布获奖名单
请登录后再发言
> 话题汇
最新话题:
巴黎米其林日本拉面馆:Kodawari Ramen (Yokochō) (tomcats)
ASPIC, 巴黎的米其林餐厅 (tomcats)
巴黎的 Les Antiquaires, 老古董法国餐厅 (tomcats)
巴黎圣母院,浴火重生后的参拜 (tomcats)
2016 Lilian Ladouys, St-Estèphe 不错的佐餐酒 (tomcats)
2012 Chateau Angludet, Margaux 玛歌产区 (tomcats)
意大利起泡酒:Freixenet Prosecco (tomcats)
美国膜拜酒:Sine Qua Non,辛卡侬酒庄 (tomcats)
帕菲三军酒: Esprit de Pavie 2011 (tomc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