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说酒 一
酒中的自我
朋友邀我开个专栏,给大家介绍关于葡萄酒的知识。其实,关于葡萄酒,第一句想和大家说的,就是这个行业很少有专家。我也不算是。很多人热心于挖掘酒瓶外的东西,历史,人文,地理,传奇和艺术,都是葡萄酒品尝的调味剂。我也喜欢这样去给别人说酒。天花乱坠的讲了这些美酒文化后,再慢慢引导大家品尝,于是酒瓶中的东西在这些点缀和烘托后,也变得神奇起来。
其实不是,酒瓶里的还是在酒瓶里。常常讲完了文化后,再和听者一起品酒,自己有时也会很困惑,感觉酒其实是言过其实,没办法,还是只能硬着头皮把所谓的神奇继续讲下去。
刚看过了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叫《酒业风云》,英文名Bottle Shock。电影改编于一个真实的事件。一个在法国开店的英国酒商,Steven Spurrier, 于1976年5月在巴黎举办了一次法国和美国加州的顶级莎当妮和加本力苏维翁的盲品大赛。用现在流行的方法叫“PK”。有意思的是,所有记分评委都是法国人。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不管是莎当妮还是加本力苏维翁,都是美国加州酒胜出。这件事打破了“法国产好酒,美国产可乐”的看法。有趣的是,一如法国人的固执,他们对比赛的结果始终争论不休,结果,在1986年和2006年再次用同样的红酒盲品,最后还是美国酒胜出。看完这部电影,我沉思很久,去掉酒瓶上耀眼的光环或朴实的封套,我们是否有勇气去真正面对酒瓶中的东西?
前两天和朋友们试酒,有两款印象深刻。同时面前有好多酒,我们先选了令人起敬的法国罗纳谷的教皇新堡,结果并不如期待的那样惊艳,然后又开了美国加州纳帕谷Joseph Phelps的Le Mistral,同样是用法国罗纳谷的葡萄品种混配,结果Le Mistral出人意料的好。浓郁的果香和橡木桶带来的香草,松木的芬芳极好的融合在一起,入口层次感很不错,余味悠长。在开始的时候,我们还试了智利酒庄Santa Rita的真实勋章莎当妮,也是一款让人喜悦的酒,实在令人不敢相信其零售价连200元都不到。所以,一款好的酒首先就应该是你喜欢的酒,不问出身,没有贵贱,只要自己喜欢就行。现在世上有那么多顶级佳酿,动辄几千几万,就是喝得起,也要先问自己是否喜欢,或者自认为酒瓶里的味道和酒瓶外标的价格是否一致。
好了,作为开场白,已经太长了。了解葡萄酒,是一种成长的乐趣。喝得越多,就觉得喝过的太少;了解的越多,就发现知道的太少。更重要的是,葡萄酒的乐趣在于分享,所以,我很高兴今后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葡萄酒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能不能把酒就比喻成鞋子,和自己是否搭,还是只有自己知道~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今天martin老师上课时说的很对啊~去分析酒的那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真的诺,真实勋章180就拿下了......
pape neuf这个名字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看到过的。
仿佛法国的酒庄都不大,一个个都是家传的或者收购的小作坊似的,特别是在勃艮第才2万多公顷的葡萄园,分属4000多家“酒庄”,论规模效益,怎地拼得过新世界的澳洲,智利。耐么,只好拼“个性”啊,“底蕴”啊,不谈价格......
博主,智利酒庄Santa Rita的真实勋章莎当妮零售价连200元都不到?
很想试试智利酒(可惜不知道智利红酒怎么选购),但是法国红酒还没有搞那么清楚一点点。很想请教博主,相当于复杂的法国红酒,智利红酒应该怎么选呢?特别是你说的那款智利酒庄Santa Rita的真实勋章莎当妮在城市可以买到吗?或者哪些酒商那里可以买到?看起来你是在上海,而我在深圳,所以不一定有这款酒。敬尊赐教!先谢过!
严重同意MARTIN的想法!
我们往往被名庄的华丽外衣所麻痹,其实不是所有名庄都那么出色,也不是所有名庄我们都能理解。特别建议刚入门的朋友不要追求大牌,去找那些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酒。正是基于此我发起的品酒会大多会采取盲品的形式,但不需要大家像专家那样讲出品种、产地、甚至年份,只需要大家讲出真实的味道和感觉,这样才能找到属于你的红酒生活
请登录后再发言
> 马丁说酒
最新话题:
Decanter 重返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 第二届“上海美酒相遇之旅”重磅回归 (胡子马丁)
要不要证 (胡子马丁)
胡子叔叔开课啦! (胡子马丁)
办一场中国人自己的大赛 (胡子马丁)
写在2012之后 (胡子马丁)
关公战秦琼 (胡子马丁)
马丁叔叔的酒会 - 意大利美酒之旅(一) 从Barolo到Amarone活动后记照片 (杯酒人生)
卷首三 - 波尔多的中国玫瑰 (胡子马丁)
马丁叔叔的酒会 - 意大利美酒之旅(一) 从Barolo到Amarone (胡子马丁)
卷首二 - 葡萄酒配搭狂想症 (胡子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