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提出几个关键字,分别是Hollywood,Story teller和Time Axis。
这三个字是我今天看完Inception之后的集中关键字。
没错,就是被无数人说是好片,最佳片的Inception,中文译名《盗梦空间》。
不过,我只能说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大片,
Hollywood的痕迹很重。
我看完之后觉得和当年的神作Memento有点神似的地方(主要是镜头和时间轴的处理上),
才发现原来导演就是Memento的导演Christopher Nolan,自兼编剧。
主角Cobb是已经36岁的Leonardo DiCaprio,
男二Arthur是童星成功转型的Joseph Gordon-Levitt,
男三斉藤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从日本红到美国的渡边谦。
女一(女二?)Mal是最近在好莱坞大红大紫的Marion Cotillard,
女二Ariadne是因为Juno一炮而红的Ellen Page。
客串的还有老戏骨Michael Caine饰演Cobb的岳父Miles。
最八卦的要数Cobb的小儿子James是由导演的儿子Magnus Nolan出演的。
一上来是个倒叙,这个倒叙我个人觉得很突兀,和后来的衔接有点不太衬。
Nolan这次玩的有点乱,最后的那个陀螺转个半天也是个狗血的设计,
想要留点开放式的悬念么?省省吧。
当中的第三层梦境中那场雪地打斗战我也看的很莫名,
简直就是当年007的翻版,
难怪连导演都借Eames(Tom Hardy)的口说,为啥是雪地,为啥不是海滩呢?
话说我这点最看不懂,不是你自己兼的编剧么,
搞成这样莫名的打斗戏,你又不适合驾驭动作题材,不懂,真的不懂。
而第二层梦境里Arthur让Ariadne吻他来转变环境人物的目光,
明显是个耍赖泡妞的桥段
(吻完,Ariadne问他,为什么他们还望着我,Arthur说,It‘s worth a shot)
我看完很想以头槌地。。。这是哪儿跟哪儿啊。
Nolan故意在人物一开始的交往中还埋下了人物冲突,
后来反而到统统变成了好好先生,大家相濡以沫,
这也是我看不懂的地方,如果不是他自己编剧的话,
简直变成了狗尾续貂了。
人物个性也因此而变的很单薄,除了Cobb以外,其他人都是很扁平的。
但是Leo至今为止,或者说自The Aviator里饰演Howard Hughes以来,
演技都没有大的突破,张力始终不够。
但是还是要赞一下,第二层梦境中,最后Arthur失重打斗的那场戏,
我觉得还是值得一看的,镜头的走位,很有当年Memento的感觉,
要表现出全程失重的状态,Nolan可以说做到了淋漓尽致。
一开始Cobb接下任务之后在门多萨的那场追逐戏,
镜头跟的也很好,Nolan对付动态镜头还是有一套的,
紧张感不足,但是时间空间的切换,做的很漂亮。
而最漂亮的,莫过于身兼导演和编剧的Nolan大侠,
真正做到了一个Story teller该做的事情,
Tell the Story。
从故事一开始,就是一种娓娓道来的手法,
让你先进入情境,了解初步的一个设定和梦境观,
然后用Ariadne和Cobb的互动,揭露出Cobb的过去和梦境实验的深层次秘密,
以及到底啥是Inception,Inception又是如何完成的。
这里面,Ariadne本身是个Story teller,
她在尝试着解释Cobb的过去和现在,通过她的好奇,她对Cobb本身的深入,
揭示Cobb的内心深处埋藏着怎样的秘密。
而整个计划的实施主脑Cobb,本身要抵御自己对亡妻Mal的负罪感,
还要不断的去将自己对实现第三层梦境的设想,
从而把他脑子里构建的梦境结构,通过这次的行动,完美的展现出来。
而要看懂这部片子的梦境观,
其实要理解的有三个基本要素,或者说在这部片子说提到的梦境中,有三个势力存在。
说实话我总觉得Nolan受到最近骗局片的影响,
譬如英剧Hustle,美剧Leverage,
其实他设计的盗梦这个事情,
很像是一个Long Con(骗子黑话,即需要花很大精力构建的骗局)。
首先是Architect(造梦者),她是参与建造环境的人,
所有的梦的基本概念,来自于Architect。
Ariadne就是继Nash(Lukas Haas)之后的Architect。
其次是梦的宿主,也就是做梦的人,他也是目标人物(Mark)。
最后就是实施骗局的人,也就是Con men了。
而Inception主线的故事,说到底,就是一个Long Con,
要让一个人在潜意识和外在引导下自生一个新的想法,
这个想法是被诱导出来的,所以才叫Inception(植入)。
这部片子,在某种角度上,让我觉得像是很多块镂花玻璃片叠在一起,
其中最主要的一个连接因素,就是时间轴。
所谓的三层梦境,
是由第一层构建的梦境基础上,去发展第二层梦境,
然后再进入第三层梦境,第三层是对第二层的脱离和背叛,
片中的选择是两次利用宿主Robert Fischer,
通过接近Robert Fischer的潜意识,去揭开Fischer所被植入的最终想法。
导演Nolan也由此,发展出一套分镜脚本,
分别把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梦境的场景,分开展开,
同时环环相扣,造成层进的效果,也符合通过梦境向Fischer Jr植入想法的概念。
这里不得不说有一点很巧妙的是那个数字,
那个数字的反复出现,本身构成了一个Myth,
是剧情对Fischer Jr思维强化的需要,也是导演动的一个小戏法。
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是Architect所设计的Maze,
其实类似于一个拓扑结构,玩过PSP版“无限回廊”的都很了解空间的假象,
就是造梦者给宿主和宿主环境提供的一个空间假象,
使宿主和宿主环境都相信这个空间是真实的。
在片中共出现过两次,一次是Arthur通过演示给Ariadne看,
俯视平面上貌似连接在一起的楼梯,其实相隔数米;
还有一次是Arthur为了击败保卫者,从俯视平面跑楼梯跑到保卫者身后,
然后又从仰视平面把保卫者推下去。
以帮助侵入者完成想要完成的任务。
而层进的部分,在我们看来,最明显的是时间加倍系统,
我们通过镜头的切换,看到了分别发生在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的情况,
药剂师Yusuf(Dileep Rao)负责操控第一层梦境的部分,
助手Arthur负责控制第二层梦境,
当Fischer Jr被带入第三层梦境时,他们让Fischer自己去发掘自己的潜意识,
让他的潜意识去看到他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这就是最高明的引导了。
通过梦的暗示和梦的干涉,完成侵入者想要达到的目的,这就是本片的要旨所在。
发生在无意识层的一切,有点出乎我的预料,
Nolan对于Mal绑架Fischer Jr的设定,也有点乱,
Cobb和Ariadne如何Jump到无意识层,我也没有看懂。
有人在剧评里写说这其实是第四层梦境,
但是我根据字幕和对白分析,这个应该是无意识层,
当中的部分应该说是Fischer Jr的无意识层和Cobb的无意识层发生了干涉,
Cobb的无意识层是Cobb和Mal共同构建的城市,
是用两人的记忆搭建起来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Cobb花了那么久的时间才找到斉藤,
因为斉藤不是宿主,他的梦境要和Cobb发生干涉可能需要花一番努力。
而如果认真分析,那首用来同步时间轴的歌曲,
在Nash第一次在火车上迷倒斉藤就已经放过一遍了,
那是Edith Piaf版本的Non,Je ne Regrette rien.
看得懂法文的可以对照一下片子本身的情节,会发现很多有趣之处。
与此同时,补充一下,Marion Cotillard正是以Le Mome中Edith Piaf的角色获得了奥斯卡。
Non, Rien De Rien, Non, Je Ne Regrette Rien
Ni Le Bien Qu'on M'a Fait, Ni Le Mal
Tout Ca M'est Bien Egal
Non, Rien De Rien, Non, Je Ne Regrette Rien
C'est Paye, Balaye, Oublie, Je Me Fous Du Passe
Avec Mes Souvenirs J'ai Allume Le Feu
Mes Shagrins, Mes Plaisirs,
Je N'ai Plus Besoin D'eux
Balaye Les Amours Avec Leurs Tremolos
Balaye Pour Toujours
Je Reparas A Zero
Non, Rien De Rien, Non, Je Ne Regrette Rien
Ni Le Bien Qu'on M'a Fait, Ni Le Mal
Tout Ca M'est Bien Egal
Non, Rien De Rien, Non, Je Ne Regrette Rien
Car Ma Vie, Car Me Joies
Aujourd'hui Ca Commence Avec Toi
以下为剧透,没看过本片的可以跳过:
一开始是个倒叙,老态龙钟的斉藤问Cobb,你是来杀我的么?
你和我很早以前梦到的一个人很像。
然后进入正篇,Cobb在一个日本古城里和斉藤对上了,
同时出现的还有他的亡妻Mal,Mal协助斉藤以Arthur为人质要威胁Cobb交出偷取的文件,
Cobb被Kick出梦境,斉藤醒了,斉藤和Arthur扭打,
最后斉藤通过地毯的不同意识到他在第一层梦境里,刚才醒来的那个只是第二层梦境。
Cobb,Arthur,Nash分别离开。
随后斉藤找到了Nash,Nash出卖了Cobb和Arthur,
斉藤以抹去Cobb的通缉记录为条件,要求Cobb为他完成一次Inception,
Cobb由于太思念自己的孩子,答应为斉藤完成这次Inception。
Cobb召集人手,先找了模仿师Eames,他善于模仿人的声音和形态,包括笔迹,
然后Eames为他找到了药剂师Yusuf,Yusuf配制的药剂能帮助Cobb达到第三层梦境,完成Inception。
Cobb通过自己的岳父Miles找到Miles最好的学生之一——Ariadne,
她将取代Nash成为新的Architect。
斉藤提出他也要进入梦境,以确保任务完成。
期间Ariadne进入Cobb的梦境,发现Cobb其实把亡妻的回忆一直锁在梦里,
这一情况也大大影响了Cobb在侵入对方梦境时的作为,
他很有可能会因为亡妻镜像的存在,带入自己的梦境设定。
于是,Fischer死了,他们的目标人物Fischer Jr要去奔丧,
他们决定在飞机上实施Inception。
他们算错Fischer Jr原来是受过反梦境侵入培训的,
Fischer Jr梦境内保卫者带着武器追杀他们,斉藤由此中弹。
Eames模仿Fischer Jr的教父Peter Browning,
让Fischer Jr相信父亲Fischer另外留有一份遗嘱。
Fischer被弄晕之后,Yusuf留下继续和追踪的保卫者周旋。
其余诸人进入第二层梦境。
第二层梦境中,Cobb再次实验使用Mr Smith的方法,
即告知目标他在梦境里,但是引导Fischer Jr去探寻秘密,
Fischer Jr由此对Peter Browning产生不信任感,
从而对父亲的遗嘱产生巨大兴趣。
Cobb以获取Browning的真实想法为由劝说Fischer Jr进入Browning的潜意识,
事实上是Ariadne根据Fischer Jr的潜意识构建的第三层梦境,
他父亲的临终场景。
Arthur留在了第二层梦境,继续和第二层的保卫者周旋。
第三层梦境,保卫者大批攻击侵入的5人,
为了争取时间,达到三层梦境的同步Kick(脱离梦境,回到现实),
Ariadne告诉了Cobb这层梦境的Layout(设计方案),
Cobb内心深处的Mal在关键一刻冲出来,枪杀了Fischer Jr,
Fischer Jr随Mal堕入Cobb的无意识层。
Cobb和Ariadne去解救Cobb,
Cobb内心深处的Mal劝说Cobb和Mal一起留在无意识层,
Cobb意识到生人比死人重要,要去见自己孩子的期望压过了自己的内疚感。
同时Cobb告诉Ariadne,他第一次意识到Inception是可行的,
就是因为他改变了他的妻子的梦境,让他的妻子相信了他的想法。
但由此也改变了他妻子对于现实和梦境界限的不信任,从而走向了自杀的道路。
Ariadne救回了Fischer Jr,Fischer Jr也顺利看到了临终时的父亲的样子,
相信了父亲Fischer希望他能走自己的路,而不是继续父亲的老路。
三层梦境同步Kick,除了Cobb和斉藤,其余5人回到了现实当中。
斉藤流血过多,在梦境中死去,进入了无意识层,
Cobb为了救他,在无意识层中不断寻找。
最后回到片头一幕,Cobb将两人的遇见和约定向斉藤吐出,
斉藤恍然大悟,两人同时回到现实。
斉藤打电话将Cobb的通缉记录消除了,Cobb回到家,看到了儿女。
BTW:我本人是进入过第二层梦境的,从真实角度上来说,
我觉得Kick是不能把你从第二层梦境拉到第一层的。
而且,那个在梦里还会有痛感的设定,我觉得也是不现实的,
在梦里的痛感,应该是你根据自身感觉模拟出来的,
这个并不是神经代入系统,即不是Avatar那种类型的东西。
但是我觉得那个关于内耳平衡的理论很酷,
从梦境当中醒来,内耳平衡确实是会有影响的,
这也是为啥我们常常梦见自己从高处砸到地上的时候会惊醒,
或者梦见巨大的刺激的时候也会惊醒的原因。
这个就是一些题外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