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馋嘴】小论餐酒搭配
帮主那日的餐酒搭配活动突然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 我们是不是能够沿用西方配菜法则来搭配葡萄酒与中餐么?酒劲过后,让我不禁想小论几句这个我们一直说道的话题。
餐酒搭配 - 这个词条已经无数次出现在葡萄酒的网站之中。有些网站更是推出一些餐酒搭配视频、餐酒配对图,甚至是你选择食材,网站自动推荐你几款葡萄酒以便选购。酒商们的各种手段及演示方式再次体现了概率观点 - 想要在13亿中挑创意人才,数量一样是可观的!效果确实可以肯定,而信息的精准度还需商榷。
葡萄酒配菜的规律实在是不少 - 咸配酸、辣配甜,酒和菜的味道需要呼应,酒体和菜味要相互体现。然而这些由西方人累计下来的经验是不是适应更为博大精深的中国菜呢?我一直以为,这个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更是一种挑战。远在新西兰的时候,就老是想着家乡的浓油赤酱红烧蹄髈。可是配了数次红葡萄酒,都发觉很难达到基本的餐酒搭配要求 - 而之前运用的理论就是要酒体的丰满度要同菜品相互呼应。无论是BORDEAUX, BARBERA还是NZ PINOT NOIR都难以招架这红烧蹄髈的浓郁。而川菜,花椒、川椒、辣椒的绝世麻辣更是多类红葡萄酒的杀手 - 单宁配上辣,那个苦更赛黄连啊。
5千年古国美食文化的冲击力,确实了得。肥硕的CHARDONNAY配配素菜还是可以的,但是酱油一来,就疲态尽出。澳洲的SHIRAZ,确实是太过于壮实、强势,给味蕾增加了不少负担。那支BORDEAUX面对上海菜,还是闭门独饮更佳。葡萄酒碰到这等浓油赤酱、麻辣香鲜也是难以招架。那看来这葡萄酒也就已然只能做配角了。选配角,不出挑无所谓,却要有平衡主角,和谐整体的能力。即引发出一个 - 酸字。香气简单,口感单薄的葡萄酒,有了新鲜无比的酸度,就能点缀赤酱中的鲜美。这酸带走了浓油的腻,这酸带走了赤酱的浓,这酸带来的是一份新鲜,一份甜美。那支葡萄牙红,那支LITTLE JAMES VIOGNIER,还有那支喝上去果味全无的SOAVE都是因为酸字写得有包容力,为家乡的红烧肉点出鲜甜之美 (第一支意大利的PINOT GRIGIO应该也可以配红烧肉,可惜上早了,被一通牛皮掩埋了)。 红烧肉之外的比如 - 清雅的水晶虾仁,爽口的凉拌黄瓜搭配上体态轻盈的白葡萄酒,一样可以凸显菜品的甜美和新鲜。综合能力而言,中性爽脆的白葡萄酒更适合于上海菜的酱料。
小论之后,还是抛砖引玉一下那个麻辣香鲜的川菜 - 这个似乎要比上海菜更具有挑战性。
在今年世博会罗纳河馆内的Beaujolais培训上,也有讨论酒与餐的当配,我记得整个下午20多款来自当地不同小产区的酒一字排开,给我们每个人上了4碟小菜试酒。其中有红烧熏鱼,红烧肉,烧鸭,排骨。
我经常用tokaji的干白Furmint配川菜,因为这些furmint里经常会有一点点残留的糖份,而且酸度也高,配辣的还蛮好的。
罗列一下 -
气泡酒:
Muscatel,CAVA, PROSECCO, Cremant, METHOD TRADITIONAL/Champagnois:BRUT, Zero Dosage Brut Nature
MOSCATO D'ASTI,
Sparkling Rose
我猜可以试一下的:
CdP rouge, CdP Blanc, Unoaked Grenache,Rose,
我想尝试一下的:
Motepuciano d‘Abruzzo,Light Bodied Merlot
请登录后再发言
> 萨缪的馋窝
最新话题:
香港吃喝行 之 Otto e Mezzo (馋嘴萨缪)
香港吃喝行 (馋嘴萨缪)
啖天啜地之茶叶篇 - 武夷山1988年老大红袍 (馋嘴萨缪)
『美食记产区探索 - 勃艮第村庄红版』 (馋嘴萨缪)
夜班无声,随便喝喝 (馋嘴萨缪)
啖天啜地之聚餐1 (馋嘴萨缪)
啖天啜地2 - F4三缺一,我们带着嗲MM一起喝遍新旧世界 (馋嘴萨缪)
啖天啜地 - 独一无二的北隆河谷 (馋嘴萨缪)
中奥塔哥(Central Otago)——南半球升起的新星 (馋嘴萨缪)
我们都开得太早 (馋嘴萨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