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国酒业报导的一段精彩文字
意见领袖不够专业(中国酒业报导2010年15期P91)
记者在广州和其周边的珠江三角洲城市采访期间,参加很多宴会和私人聚会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聚会上几乎每次都会遇到“专业葡萄酒爱好者”,他们基本属于意见领袖的范畴,拥有采购权或者本身有很强的购买力。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葡萄酒的基本知识自信并能侃侃而谈,能根据瓶标区分新旧世界葡萄酒,大部分对国产葡萄酒不感兴趣。
但是,当“专业葡萄酒爱好者”一旦真正品评起来,又笑话百出:有人满口独爱波尔多葡萄酒,却描述不出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和智利葡萄酒的区别;有人只爱澳大利亚酒,却分辨不出西拉和赤霞珠的区别;大部分人看到拉菲是分外眼红,却不知拉菲以外还有很多的好酒;有人说他只喝500元以上的酒;还有一位说他最讨厌南非葡萄酒,因为太酸涩,却不知南非出产的葡萄酒含糖量在世界各产区中已经偏高。
很显然,大部分“专业葡萄酒爱好者”对葡萄酒的理解和品尝讷讷管理,都非常片面。当这些人本身又是意见领袖时,正在把不正确的信息辐射给周边的人。
所以在这个进口葡萄酒在中国的萌芽之地,葡萄酒消费的专业程度和能力并没有想象中成熟和专业。
专业人士不会只喝进口酒吧?也不会因为喝了很多款酒而成为侍酒师,尽管你的评酒笔记做的不错(评酒笔记不会知道吧),可是连赤霞珠是嫁接品种都不懂,那只能称为业余,对伐?
少爷不用激动,其实记者很简单的
他也不懂葡萄酒的事情,要写篇文章。
然后怎么办,认识的人也是不懂,最后写出了一篇很不懂的文章
这个是正常的现象
其实喝酒嘛,开心就好啦。
kevin的故事很有意思,大家都是球,有的是浮在水面,有的却沉到水底。浮的或沉的,都有其自以为是的乐趣——哪管他人怎么看啊。
请登录后再发言
> 话题汇
最新话题:
巴黎米其林日本拉面馆:Kodawari Ramen (Yokochō) (tomcats)
ASPIC, 巴黎的米其林餐厅 (tomcats)
巴黎的 Les Antiquaires, 老古董法国餐厅 (tomcats)
巴黎圣母院,浴火重生后的参拜 (tomcats)
2016 Lilian Ladouys, St-Estèphe 不错的佐餐酒 (tomcats)
2012 Chateau Angludet, Margaux 玛歌产区 (tomcats)
意大利起泡酒:Freixenet Prosecco (tomcats)
美国膜拜酒:Sine Qua Non,辛卡侬酒庄 (tomcats)
帕菲三军酒: Esprit de Pavie 2011 (tomc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