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3人评价)
林卓贝斯庄园位于巴日高原上,介于武当王(Mouton)和拉菲之间,吉伦特河口的睡城普伊勒的西南方。其厂楼迷人而不造作。林卓贝斯庄园的葡萄园在16、17世纪时部分属于拉菲,而据庄园的第一批文献记载,直到1728年它才被波尔多的显贵皮埃尔·德鲁亚尔(PierreDrouillard)购得而属拉菲。他的女儿和继承人伊利莎白,下嫁给从爱尔兰迁居来的林什家族。1937年庄园易主,让·查理斯·卡兹(Jean—CharlesCazes)——现庄园所有人让·米歇埃尔·卡兹(Jean—MichelCazes)的祖父收购了它。让·米歇埃尔·卡兹早在购买林卓贝斯庄园之前,已修成精湛技艺,成为一位颇受敬重的酿酒师,他还是列桑姆·杜佩兹庄园(ChateauLesOrmesdePez)(位于圣艾斯蒂夫)的所有者(现仍为卡兹家族所有)。
在40、50年代里,林卓贝斯庄园的表现可以说是完美的。有几年,让·查理斯出产相当好的葡萄酒,如果藏酿得好,现在饮用仍然很好。高级而美味匀和的1955年品;浓郁而强劲的1947年品,都是杰出的例子,而被克拉夫柯特斯(Clive Coates)在他的权威性著作《Grands Vins(WeidenfeldandNicolson)》引用。笔者第一次尝的上佳紫红酒就是1961年的林卓贝斯,那时是1976年。1962年的也很好。
70年代,林卓贝斯的质量有所下降,酒质较轻清而欠复合。原因和影响多数法国庄园一样。查理斯于1972年去世,享年95岁。他留给儿子安德烈(Andre)·卡兹一大堆税单,当时没有什么资金可更新酿酒设备;工人们也日渐衰老,缺乏创新精神。幸而安德烈思维敏捷灵活(他是当地的热心政治的人),在1976年非常明智地聘请了一名年轻而有才华的酿酒师丹尼耳·洛斯(DanielLlos)。洛斯的才华在80年代初便充分显现出来;他重新设计了酒阁,安装了温控不锈钢发酵容器,更重要的是,有更多的空间对葡萄园不同地点采摘的葡萄分别进行处理。1981年出产的葡萄酒又恢复其浓缩的特征,是林卓贝斯庄园新生的有力证明。接着在1982年又是佳品。林卓贝斯庄园1985年的酒是该年份最好的葡萄酒之一,丰浓、柔和、有肉感。1989的是和加州酒一样浓郁的量产酒。他们为了优化葡萄中单宁酸的成熟程度,葡萄的采摘期较迟;近几年里,藏酿葡萄酒新木的使用比例也有所增加,虽说比例按具体年份葡萄的款型和浓重而定。例如,1996年的酒就是在新木比例75%的橡木桶中藏酿的。
90年代时,林卓贝斯庄园出产的红酒已达“超二等园”的水平。检验波尔多庄园的真正标准,是要看在“差年景”中的表现。1992和1993年多雨,但林卓贝斯庄园出产真果味的实质葡萄酒,由精心挑选的最佳葡萄制成。1994年出产的中庸酿期(6--8年)的,是以卡本妮为主的上等葡萄酒,在高价波尔多酒环境下当然值得买了。1995、1996年的好年份酒,就连老让·查理也一定折服。
好象有些老了, 有蘑菇, 雪松的香味, 单宁柔和, 带有香料味, 回味较长.
> 更多酒评(共1条)
> 3人喝过
> 1人想喝
你可以放入酒窖多瓶并对其做一个简单的备注 Close
瓶数: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