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南部”见证世界同步品酒会之三
百尝:对于中方人员一直询问的都是关于酒的一些咨询性问题,法方更希望是有关市场、酒的风味在中国的接受度等问题。双方的交流也还算流畅,我提了最后一个问题,或者说不算是问题,因为非常的难得机会,法方现场侍酒的是2004年法国最优秀的侍酒师Dominique Laporte先生,我希望他给中方的葡萄酒评论家们示范一下他的品酒方式。
年轻英俊的多明尼克说他在十月会来中国,到时候会给中国的葡萄酒爱好者现场示范表演性质的侍酒,而这次他仅就最后一款甜酒为例给大家讲解他的品尝结果。
酒是来自法国最古老的酿酒产区,土壤以多石子的粘钙质为主,不锈钢桶酿造,12至24个月的木桶,不同地块的葡萄混合酿造。
他提到颜色、香气、甜而不腻的口感,而不谋而合的是他也提到稍苦的余味,是配餐的重点。
百尝:
法国南部酒确实不错,风格完整,风味完全,没有偏差,如果个性、地区风格更突出一些,对整体而言会更好。中方嘉宾也提出相比波尔多、勃艮地产区,南部需要出现作为龙头的品牌、酒款来带动整体的推销和消费者的接受度。当然价格会贵,对市场来说花会卖得不好,因为南部酒给人的一向是价廉物美的印象,酒厂要的是产量,酒商要的是价格,不成熟的消费市场却又无法在价格和质量上有清醒的认识,成熟的消费市场要的却又是个性化、产量少的产品,矛盾终会表现出来。
总体来说,这一次的世界同步视频品酒会非常有创意,组织的也很细密,来自北京、广州、上海的各大媒体主编也都很有热心。而通过视频看到法南以及伦敦同业同步的品酒画面,也拉近了大家彼此的距离,很有启发。
法国南部产区的葡萄酒在推广方面自有其优势,个人觉得应该面向年轻的消费人群,葡萄酒的初入门者,抓住这些将来的葡萄酒消费市场的源头。南部产区毕竟不像波尔多、勃艮地,AOC管制还没达到僵化的地步,葡萄品种更多样,酒的风格也更多元。南部产区完全没有必要说什么自己才是法国最古老的葡萄酒产区、甚至起泡酒也比香槟区要早出现等等这样的葡萄酸的说话,而应该放下姿态,我们就是旧世界里的新世界,法国世界里的新世界,我们就是和法国的其他产区不一样,更开放,更自由,更灵活,是的,我们会以葡萄品种命名我们的葡萄酒,我们会100%的用单一葡萄酿造我们的酒,但是完全不同于勃艮地,我们的葡萄品种更丰富;我们也会用完全不同于波尔多的葡萄品种、比例来混合我们的酒,比波尔多更有趣。我们不会去和你解释我们最细小的AOC产地,不会告诉你有AOC字样的才是好酒,当别人打着AOC的旗号将许许多多的垃圾酒灌进瓶子、卖给亚洲人的时候,我们就是要打破僵化的传统,我们的VDP就是卖得比别人的AOC还要贵,我们要告诉消费者AOC并不是质量的保证,而是人,是葡萄的栽培者、是爱自己的葡萄树而亲手采摘的人、亲手酿造的人才是质量的保证。
我想南部的人并没有明白到这一点,他们的眼睛还是盯着波尔多、勃艮地、香槟等产区,嘴上不屑,而其实心里嫉妒,而不能真正的把他们放在脑后。当中方传媒问一家庄主他的庄园离普罗旺斯有多远的时候,他甚至不耐烦起来,或许对他而言相对他的酒普罗旺斯算什么!但是,他要知道现在的消费者有几人会有耐心去听他在地图上艰难的指出他的AOC村庄的具体位置啊!他又怎么能忽略普罗旺斯、熏衣草这两个法国南部的关键词在亚洲年轻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南部的人还在各自为战,努力的经营和创造个人的酒庄、品牌,而其实真正做到联合起来才拥有更大的市场穿透力。套用一句网络语言,法国南部的庄主们如果想打开亚洲市场,应该抱着这样的一种心态才行:哥卖的不是酒,而是国——法国剩余的这些仅有的浪漫因素,要承认波尔多、勃艮地、香槟等其他产区,然后也承认自己——我们是南部产区,是法国的南部产区。
而且,法国南部——这个概念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葡萄酒、食品,而是要一个整体的包装,地中海风情、多样的地貌、港口、普罗旺斯、橄榄,当然还有熏衣草。葡萄酒也需要以整合的十大酒村、十大酒庄、十大名牌、十大品种、十大类型等等这样集团的概念去推销、去打开市场、去占领消费者。
只是个人的一点意见,仅供参考。
——百尝
请登录后再发言
> 山颠一寺一壶酒
最新话题:
葡萄酒的品质:11月27日深圳晚八点 (百尝)
百尝:2010香港国际美酒展之十 (百尝)
百尝:2010香港国际美酒展之九 (百尝)
百尝:2010香港国际美酒展之八 (百尝)
百尝:2010香港国际美酒展之七 (百尝)
百尝:2010香港国际美酒展之六 (百尝)
百尝:2010香港国际美酒展之五 (百尝)
百尝:2010香港国际美酒展之四 (百尝)